「盛夏的一場狂歡 來到了光年之外
長大難道是人必經的潰爛」
致 無法迴轉的青春。
新城。大概是花蓮少數幾個保留原始生活的小聚落了
在這。遇到了志中(民宿老闆),第一次的見面約再了照相館旁邊。
老舊的房子 頗具時代意味,新城這樣偏遠地方何以有照相館?
他的背景跟九份、金瓜石類似,因為黃金的開採,日本總督府在這開採黃金
所以少見的 他是井然有序的田字型道路。
也因此,早期的新城除了照相館還有、電影院、歌舞廳。可惜因為戰爭所剩無幾
除了時代意義,這照相館的另一個意涵則是 【盛夏光年】
看著櫥窗內泛黃的照片,腦中迴盪著 五月天的 盛夏光年
【我驕傲的破壞 我痛恨的平凡 才想起那些是我最愛
讓盛夏去貪玩 把殘酷的未來 狂放到光年外 而現在】
我也想起了你....
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會跟我一樣開始喃喃自語,對自己說話
或許康正行曾經有過、杜慧嘉也有過
我想,是我終於長大之後才意識到【孤獨】這件事情
我想,是我們太需要有一個人陪,才會不斷試圖想說那些關於自己的獨白
我想,原來這就是【懷念】的感覺,懷念一個曾經愛過的人
當我學會開始懷念了,才終於勇氣,跟他說一聲
再見。..................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離開了回憶
在新城還有一個頗具特色的天主堂。
教堂的設計,就是聖經裡面的諾亞方舟
至於為何會有 日本神社的鳥居。
日人占領台灣後,因為立霧溪、木瓜溪流域一帶蘊含豐富林礦資源,而頻頻攏絡漢人通事和太魯閣人,
但1896年底,駐守新城的日軍欺辱玻士林社的少女,引起太魯閣社憤慨,因此奇襲日本警備隊,擊斃13名日軍,史稱「新城事件」,並埋下1914年「太魯閣戰役」的導火線。
日本總督佐久間左馬太遂於事件發生的地點,建造簡易紀念碑,以悼念死去的將官士兵,1937年更在原地以水泥材質重新建造神社。
台灣光復之後,神社遭到破護,日漸荒蕪,1962年由天主教會購得該地,改建為天主堂,雖經幾度增建,
但日治時代神社的地基、石燈、鳥居等建築遺蹟,在神父們的維護下,保存完好,尤為珍貴的是「新城事件紀念石」仍保留在庭園中
要落日了~~~
走到新城的海邊
拍下這張我很喜歡的照片
晚上就在 老闆的民宿跟他喝酒聊天
很有趣的老闆,一個皮膚曬得黝黑的原住民
問他晚餐是什麼:【有什麼吃什麼】
這是他的家
微醺的夜晚 更適合把自己放縱到光年之外~~~
如同志中說的:【沒有佐料,生活就沒有靈魂】
晚安。
留言列表